車上哪個座位更安全 |
編輯:蘇州二舅代駕服務有限公司 時間:2013/03/30 字號:大 中 小 |
摘要:車上哪個座位更安全 |
平時坐小汽車,很多人習慣坐后排,一些駕駛員也會要求自己的重要客人或長輩坐在后排。這是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后排座位安全性高,同時也是“尊貴”的象征,是VIP座位。 很多人認為汽車的后排比前排更安全,是覺得發生碰撞事故時,前排駕駛員或乘客撞擊前風擋玻璃和車外碰撞物的可能性大于后排乘客。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教授認為,如果前排和后排乘客同時都系了安全帶,通常后排是比前排安全。因為,發生碰撞后,后排乘客有安全帶的約束,不太容易撞擊前風擋玻璃,也不會飛出車外,受到前方碰撞物傷害的可能性小于前排乘客。 朱教授說,如果后排乘客沒有系安全帶,發生碰撞時,后排尤其是后排中間位置的乘客有可能從前排座椅中間的空隙飛出,“因為在汽車減速的過程中,車內的乘員相對于汽車來說是在加速,這時前排乘客碰到前風擋的加速度比后排乘客碰到前風擋的加速度低,如果此時后排乘客沒有系安全帶,受重傷的可能性就比較大?!?br />那么在乘客同時都系安全帶的情況下,后排哪個位置更安全?朱教授說,目前學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后排中間的位置應該是最安全的,因為車被碰撞變形時,后排中間座位所受的壓迫是最小的。 這與美國的一項研究是一致的。美國交通管理部門曾經資助一個專家小組,要求他們對小汽車座位的安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這個專家小組以乘坐5人的小汽車為對象,通過近10年的事故調查分析和無數次實車檢測后得出結論:如果將汽車駕駛員座位的危險系數設定為100,則副駕駛座位的系數是101,駕駛員后排座位的危險系數是73.4,后排中間座位的危險系數為62.2,副駕駛后排座位的危險系數為74.2。 也就是說,汽車內的5個座位的安全性由大到小可排列為:后排中間座位、駕駛員后排座位、副駕駛后排座位、駕駛座位、副駕駛座位。 最重要的還是控制車速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教授說,在系安全帶的前提下,如果車速在50-60公里/小時發生正面碰撞,后排乘客重傷的可能性比較小,但如果時速超過80公里了,發生正面碰撞時,哪怕是有安全氣囊和安全帶的保護,車內乘客都有可能受重傷,“現有的試驗證明,當汽車時速超過64公里時,車內人員的安全性基本就沒有保障了?!?br />根據研究,在汽車發生正面碰撞的瞬間,車輛會急劇減速,這時安全帶為了防止乘員身體前傾會迅速拉緊,極易勒傷乘員,嚴重的可能因為過度壓迫而導致肝、脾、腸破裂及血管損傷。如果沒有正確系安全帶甚至會發生脊椎被勒斷等現象。 安全帶在正面碰撞事故中還可能引起揮鞭樣損傷:由于撞擊瞬間存在較大的慣性沖量,而此時身體已被安全帶固定住,頭部會在慣性的作用下急劇向前再向后運動,致使頸部過度前屈,造成頸椎骨折或損傷。 安全帶得系,而且要系準確 有人覺得是不是就不要系安全帶了,生活中也確實有很多司機排斥安全帶,他們認為在碰撞時,車內人員最好被甩出車外,因為汽車在碰撞后可能燒起來或者落入水中,被安全帶捆縛在車內有可能被燒死或者淹死。朱西產教授說,這是種錯誤的觀念,事實上乘員被扔出汽車的死亡率是留在車里的4倍。 一項交通事故分析結果顯示,如果后排的人系了安全帶,前排系了安全帶的人的死亡率將降低80%。如果后排乘客沒系安全帶,一旦發生激烈碰撞事故,后排乘客不但自身難保,甚至會對前排座位上的乘客和司機形成極大的沖擊力,使前排乘客和司機的死亡概率增加5倍。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研究所的張奎老師說,在實際乘車時,后排乘客使用且正確使用安全帶是最有效的保命辦法,因為有研究數據表明,在正面碰撞和側面碰撞中,系安全帶可以分別減少43%、27%的傷亡率。 安全帶的正確系法是:先調整好坐姿,抓住安全帶頭部的卡扣,沿著身體往下拉安全帶,別讓安全帶扭結,調整安全帶在肩部的位置,安全帶過于靠近頭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時勒到脖子,過于靠近肩頭則可能導致事故時滑出肩膀,至少與肩頭有兩個手指的距離(切不可把安全帶從腋下穿過)——調整橫向安全帶,保證橫向安全帶在腹部以下髖骨位置,并且盡可能低一點,貼合身體,避免在劇烈碰撞中腰部被安全帶勒到傷及內臟——將卡扣扣到扣鎖中——拽一拽安全帶,確認安全帶已經完全鎖住。 有些汽車后排中間位置采用的是兩點式安全帶,則直接將安全帶系在腹部以下髖骨位置即可。 |
上一條:代駕司機要安全駕駛 | 下一條:盤點十大常見駕車緊急情況應對辦法 |